- Home
- About us
- News & resources
- Preserving Traditional Southern Fujian Music
Preserving Traditional Southern Fujian Music
Arts & Heritage
Community
4 September 2014
Speech by Mr Sam Tan, Minister of State for Ministry of Culture, Community and Youth, at the Traditional Southern Fujian Music Society 20th Anniversary Gala Dinner
尊敬的传统南音社长赖国标先生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文化参赞肖江华先生
筹庆组主席蔡克网先生
各位传统南音社的成员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相聚,庆祝传统南音社成立20岁周年。我很期待,与各位一起品味南音古乐的艺术魅力,共度一个美丽的“南音雅韵之夜”。
六年前,在贵社庆祝成立14周年的晚宴上,我非常有幸地欣赏了一场别具风格的南音飨宴,那轻柔委婉的歌声,缓慢悠扬的旋律,如今仍在我的心海里回荡。因此,今晚特别期待再次能够欣赏南音表演的机会。
南音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代音乐中保存最为完整的古老乐种之一。 南音具体起源于什么时候,目前未获考证。在本地作家黄秀琴女士所著作的“新加坡南音初探”这本书里,她对于南音的由来有这样的解说:“南音这个称谓,可适用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音乐。南音可以指的是周代的南方音乐,《左传。成公九年》有有这一段记载:“晋景公命楚囚钟仪抚琴'操南音'……… 这里的'南音'指的是'楚声',也就是楚国的音乐。南音又可以是中国南方音乐的泛指”。黄秀琴女士的这本书,对新加坡南音的起源,发展和传承有详细的记载,是值得关心南音的朋友仔细精读的。
不过,我们目前所熟悉和谈论的南音,是特指发源于中国福建泉州的音乐。虽然南音的起源尚未有定论,但南音的形成,与中国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有关。在西晋末年、唐末及北宋末年发生的几次人口南迁过程中,中原文明向南部转移,中原音乐也随之传入闽南一带,与当地的民间音乐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南音。
因此,南音保存了唐朝以来中原古乐的遗韵,又吸收了宋词元曲、昆腔和戈阳腔的精华,使艺术内涵更加丰富。南音的演奏形式及使用的乐器,也都保留了汉唐时候的规制。比如,南音弹奏琵琶就沿袭了唐代横抱琵琶的姿势,这与当今传统华乐竖抱琵琶弹奏的姿势大有不同。除此之外,南音以泉州方言古语演唱,也保留了中原古汉语的音韵。也正因为此,南音素来有“中国音乐史的活化石”之称。2009年,泉州南音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可说实至名归。
刚才已提到南音萌芽于泉州,流传于中国南部闽南地区,而后传播到东南亚各国,千年古韵,流传至今。
在本地,南音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目前,本地有两个主要南音社--湘灵音乐社和传统南音社。传统南音社成立于1993年,是社龄最浅的南音社团。不过,传统南音社对南音艺术之执著,对传承南音传统风貌之坚持,以及为保存南音这个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所作出的努力,让人钦佩。
每逢星期日下午和星期一晚上,传统南音社的弦友都会在位于赵芳路的会所练习和表演,风雨不改。有意前来学习的公众,一律欢迎,分文不取。若有路过的行人闻声而至,弦友们都会以歌会友,热情地为客人表演,还以茶水招待。
传统南音社的成员经常参加各种文娱活动,除了出席社团和民众俱乐部的演出之外,也应邀参加国外演出,足迹遍布泉州、晋江、厦门、安溪、菲律宾、印尼和马来西亚。去年,传统南音社在设于滨海艺术中心的国家图书馆主办了“新加坡福建南音传承展”,是本地首个介绍南音发展史的展览。为了办这个南音文史展,南音社成员花了8年的时间,收集和整理我国南音先贤从福建泉州带来的珍贵资料,以及多年来与各国南音社团交流的历史记载。
随着时代的变迁,对传统艺术有兴趣的人越来越少,传统南音社也面临成员老龄化的挑战。在年轻人常去的地方,举办南音文史展,向年轻人展示南音艺术的魅力,使他们爱上南音,这也不失为传承南音艺术的好办法。贵社思虑周详,不但在内容方面下功夫,在选择场所方面,也非常讲究,真可谓用心良苦。贵社与时俱进的精神,值得鼓励。在这点上,或许贵社还可以再接再厉。目前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贵社能够善加利用它,向年轻人展示南音艺术,让更多的国人认识南音、欣赏南音,何尝不是推广南音的一种积极做法?
传统南音社努力不懈、与时俱进的精神,说明南音艺术传承之路固然崎岖,但并非没有出路。我深信,像南音那样文化内涵深厚的传统艺术,无论以什么形式传承下来,都有其积极、正面的价值。艺术的熏陶,能够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升华人们的心灵,使我们社会的文化底蕴更深厚。所谓富国强民,我认为这也是“强民”的一种体现。
我本身很喜欢南音所散发的古朴自然气息。听一曲南音古调,宛如清风拂面,使人平静祥和。我也很喜欢古琴。我听说,演奏古琴有“五不弹”:下雨打雷不弹,热闹吵杂不弹,衣冠不整不弹,不坐不弹,对俗子不弹。这可不是艺术家的高傲,而是对琴的尊重。今天,我也要本着对艺术尊重的心情,和大家一起听曲、赏乐、品南音。
最后,我要祝贺传统南音社成立20周年,也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