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About us
- News & resources
- Remembering our heritage
Remembering our heritage
Arts & Heritage
12 July 2015
Speech by Mr Sam Tan, Minister of State, Prime Minister's Office and Ministry of Culture, Community and Youth at the "Singapore 1930 - 1948 Literary Classics Book Launch" at the National Library Building
尊敬的骆明先生
尊敬的我的国会前辈白振华先生与吴俊刚先生
尊敬的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文化参赞肖江华先生
尊敬的主演嘉宾陈荣照博士和杨松年博士 -- 他们两位都是我大学时候的老师
各位嘉宾、老师、同学
文艺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我非常高兴出席今天《新加坡1930 – 1948年经典作品集》的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有点不同也非常特别,因为我们不是发布“新书”。 而是为“骆明工作室”所搜集的一套新加坡早期的作品,在重新编印后,所举行的“旧书新发会”。大概在两年前,骆明先生曾向我提过,希望能把一些写于30-40年代的新华作家的作品重新编印出版。让现在的国人能重新认识那个时代作家的作品。我对于这个想法非常赞成,也鼓励骆明先生放手去做这件有意义的事。两年很快过去了,而骆明先生也确实完成了他的愿望。至于骆明先生为何如此执著要为这10本写于1930-1945年代的作品重新翻印,刚才骆明先生在演讲时已详尽的作了说明。
我想补充的是,这段前因背景,在谭云山的“海畔”诗集中也有完整的解释。骆明先生为“海畔”一书写了长达20页的前言,清楚的把他这一段“旧书新发”的心路历程纪录下来。大家在详读这篇前言之后,便会更加珍贵这套书籍的“重见天日”。
为了准备今天这份讲稿,前个星期我向“骆明工作室”要了一套《新加坡1930 – 1948经典作品集》作为参考。我花了一些时间翻阅这十部新加坡30 – 40 年代出版的作品。
这一套作品令我最感兴趣的地方,是它描述了新加坡70-80年前的社会风气和生活点滴,甚至还有新加坡的地理,种族,以及所用的不同语言等。我记得曾在方修先生所编的“新加坡文学史”读到,新加坡最早的华文文学出版于1934年。可是,今天我们有机会看到比1934年更早的两本书。它们就是谭云山先生的诗集“海畔”和许杰先生的“椰子和榴莲”,这两本书的出版年代是1930年。这应该是个新的发现,让我们的文学史再往前提前几年!
阅读了这些作品,发现虽然有些作者在这里生活的时间不是很长,可是,他们的作品中却引用了富有新加坡特色的词句。如“马打”,“苏丹”,“巴刹”, “纱笼”,“jalan jalan”,等等。不晓得这是不是我们现在所谓的“Singlish”的起源?还是这些早期的先驱作家已经开始掀起“Chinglish”的风潮了呢?
这些作家的描述与所选的遣词用字,让我们更了解新加坡过去的景象。也观察到早期不同种族与语言互相影响的结果。可见,在建国的20 – 30 年前,新加坡人已开始与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的生活习惯的人融洽相处。 我希望在今年庆祝新加坡建国50周年的当儿,更多新加坡人能通过这作品去了解和认识早期的新加坡。
在今天的社会,读书是很重要的。阅读对人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每一次阅读,就是为中华文化的传承播下种子,也点燃了人性珍贵光芒的一面。然而,科技的昌明催生了网络世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越来越多人选择从网上而不是从书本获取知识。喜欢看书的人似乎也越来越少了。而网络上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资讯,琳琅满目但真伪难辨,质量也参差不齐。在这个大环境下,如何确保我们未来的知识分子能够成为真正的饱学之士,而且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我们要如何灌输正确的价值观? 这是网络时代带给现代社会新的挑战。
所以,骆明先生和“骆明工作室”在推广阅读方面,还是扮演重要的角色。在骆明退休之前,他带领新加坡文艺协会推广华文文学作品,举办了不少海外交流的活动,努力不懈地推动本地文艺和文化。在文协旗下成立的新华文学馆酝酿了十年,终于在2012年在月眳艺术中心正式开幕。今天,这个文学馆已是研究、借阅及推广本地中文文学的知识宝库了。
《新加坡1930 – 1948年经典作品集》得到50周年庆基金和黄氏基金的支持。如果没有这些基金和大家在精神上和资源上的支持,《新加坡1930 – 1948年经典作品集》的编辑工作和发布过程,也不会顺利的进行。因此,我也要向在背后默默耕耘的各位,表示敬意。我们希望国人能通过这些文学作品进一步了解和欣赏本地艺术文化,开发新的讨论话题以及加强社会凝聚和国家认同。我也希望骆明先生与他的团队能再接再厉,多举办活动,鼓励人们阅读。
最后,我宣布由“骆明工作室”主催的《新加坡1930 – 1948年经典作品集》发布会,正式开幕。谢谢。